1. 首页 > 热点资讯

霸业孙策阵型如何组合绝顶 汉末霸业孙策属性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0-13
摘要: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霸业孙策阵容怎么搭配最强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霸业孙策阵型如何组合绝顶 汉末霸业孙策属性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霸业孙策阵容怎么搭配最强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可以。我们在加入同盟之后就可以跟其他的盟友进行一起争霸三国,而且三国志战略版怎么加入别州盟友之间还可以进行互相借地出征或者驻守,所以不管是抵御外敌或者出征讨伐,盟友都是我们最可以依靠的后备力量。

1、可以获取同盟的资源生产增益效果。

2、可以领取攻城略地等同盟开展的活动,获取活动奖励,比如金株等,奖励非常丰厚。

3、能攻占和盟友相邻的领地。

4、与同盟一起攻占洛阳,平分天下,获取海量的赛季奖励。

孙权团队中,高层领导中能力最强的是谁?

在孙权的团队中,高层领导中能力最强的是周瑜。

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军事才能

周瑜最早跟着孙坚,孙坚死后,因和孙权的哥哥孙策年纪相仿,因此两人的关系特别好。

这时的周瑜在军事才能方面有着惊人的呈现。孙策把周瑜看成自己的亲兄弟,所以两人一条心,最后孙策成就了霸业。

孙策在位时,周瑜帮助孙策攻下横江、当利两大军事基地,随后周瑜又帮助孙策攻下丹杨郡。这些战绩都证明了周瑜的军事才能。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因孙权年级尚小不服众,在周瑜的辅佐下,一步一步的得到众大臣的信服。孙权刚继位就任命周瑜为大都督,周瑜带领将士攻入江夏,结果大获全胜。后来的赤壁之战周瑜也展现了军事才能,这给周瑜在军事才能上又增添了一份功绩,所以众将士都佩服周瑜。

孙氏家族的基业大多都是周瑜帮助打下来的,所以经过几次大的战役,足以证明周瑜的军事才能,更证明了周瑜忠心。

因此周瑜在孙权团队中是高层领导中能力最强的。

二:谋略

说到谋略,周瑜的谋略可以和诸葛亮相比。

周瑜的谋略在跟着孙策的时候就有表现,经过几次大战役,周瑜的谋略可算是值得众人佩服。后来又辅佐孙权,这都证明了周瑜的谋略。

最为突出的是周瑜在壁赤之战中的谋略。赤壁之战是吴国和蜀国联合对抗曹操的一场战役,周瑜和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斗智斗勇堪称经典。

赤壁之战的火攻计,是周瑜和诸葛亮想到一起的计策,也证明了周瑜的谋略之才。

通过赤壁之战便产生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这也证明了周瑜的才能。

综上所述:这些大战役证明了周瑜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才能,又证明了周瑜是孙权团队中能力最强的,也证明了周瑜对吴国的忠心,对孙策和孙权的忠心。周瑜英年早逝,历史只记录了他的辉煌事迹,给我们留下了谈论的话题。

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要把霸业传给兄弟孙权?你怎么看?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当时江东初定,孙家身处天下乱世,一点都不稳。

而孙策长子年幼,权臣当道,传位于儿子显然不保险。况且兄终弟及这种事儿,也没有说如何违反规矩,手足骨肉,都是自家人。

孙策于建安五年英年早逝,其子孙绍不过才一岁。当时内有权臣张昭当道,外有奸雄曹操为敌,又逢孙策遭遇巫蛊之事,身受重伤,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孙氏政权陷入危急存亡之秋也。

自知大限将至的孙策,必需在弟弟孙权,与儿子孙绍之间选出一个权力接班人。抚军中郎将张昭在病榻旁,一再劝说孙策传位于孙绍,同时极力反对传位给孙权。

孙策何许人也?岂能看不出张昭的用意?

张昭一直是“主降派”的领头羊,并且在江东位高权重,张昭得权,江东必降。若孙策传位给一岁的孙绍,无异于是将孙坚苦苦打下的基业拱手让给曹操。

孙策思来想去,认为弟弟孙权正值壮年,且多谋善思,对内善制衡,对外讲合作,是个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反观长子孙绍仅才一岁,未来是人才还是庸才不可预料,与其拘泥于传统礼教将王位传给“不稳定”的孙绍,不如稳扎稳打让孙权上位,况且乱世之际,当以大局为重,立长君,方保基业,立幼君,只怕再出一个“东吴版本”的曹孟德。

孙坚的意愿:

曹操为何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曹操佩服孙权吗?非也!

曹操真正钦佩的人是孙坚。孙坚的野心极大,能力不俗,论格局不输于曹刘二人。

且看孙坚为膝下四“虎子”取的名字:

孙策字伯符,“策”策命也,大策天下。“符”兵符也,征战四方。孙权字仲谋,“权”权利也,权择乱世。“谋”谋略也,谋定八荒。孙翊字叔弼,“翊”羽翼也,助龙腾飞。“弼”辅佐也,辅佐圣君。孙匡字季佐,“匡”协助也,协君治世。“佐”佐谋也,忠心扶主。

(这里还得提一下,咱们常说兄弟之间的长幼顺序会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比如孔子排行老二,就是仲尼;刘邦是家中幼子,就称刘季;孙家这四个儿子刚刚好)

这一武,一文,一辅,一佐,便是孙坚心中最大的理想,我看到了孙坚渴望问鼎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孙策临终托孤时的悲怆,我看到了孙权射杀猛虎时的决心。

东吴不仅仅是孙策一个人的领土,更是孙坚用鲜血换来的壁垒,是孙家几代人费尽心力打出的家园,孙策深明大义必然视之为珍宝,所以孙策在临终之时,紧紧握着孙权的手说道:

“率江东子弟,争锋于沙场之上,卿不如我;任贤用能,权衡利弊,团结下属,使之忠心保卫江东,我不如卿。卿若念及父兄创业之艰难,必将复以雄图。”孙权闻此肺腑之言,失声痛哭。孙策这番话包含着两个含义,一是告诫东吴群臣,吾弟定能团结江东子弟,保卫家园;二是勉励孙权,前方虽然路途艰辛,但你有超越兄长的才华,定能成就雄图大业。

综上所述,我认为孙策从来没有考虑过传位给孙绍,于情于理于孙家大业,孙权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历史结果告诉我们,孙策并没有选错人,孙权是个人物,他开创的东吴,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更成为了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久的政权。

当然,孙权称帝后,对于孙策一脉的名分安排饱受诟病,好歹孙策是江东之主,孙权登基后只封了长沙桓王,而父亲孙坚则被追谥为武烈皇帝。但是话说回来,这种做法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孙策还有后代,追封其为帝后,那便是意味着孙策一脉也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一门两皇脉,不是太利于统治,这样玩儿肯定不好。

其实如果抛开继承皇位这样一层原因,孙权对孙策还是不错的,他的后代们也算是荣光。

一侯三显:

孙权对孙策子女的安排较为妥当。孙策长子孙绍继承了“吴侯”的位置,后被改封为上虞侯,在荣华富贵中平安的度过了一生。

长女“孙氏”嫁给了吴国丞相顾雍的儿子顾邵,顾家是东吴四大家族之一,孙权将“孙氏”嫁进顾家有政治联姻的用意。次女被孙权指婚给东吴大都督陆逊,也是政治婚姻。三女嫁给了孙策的旧将朱治的儿子朱纪。

三国名将孙策大战太史慈经过

孙策大战太史慈

孙策是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孙坚的儿子,三国鼎立时期吴国君王孙权的长兄。但是太史慈是谁呢?历史上关于三国之间的战争很多,但大多是孙策与刘备,曹操之间的争霸之争。对于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战争介绍甚少,那么谁是太史慈?他们之间又是怎么回事?其实孙策和太史慈并不是敌人,相反还是孙策的大将军,为孙家称霸江东立下过汗马功劳。

孙策剧照

关于孙策大战太史慈的典故还要从孙策和太史慈的认识说起。古语说的不打不相识,用在孙策和太史慈身上时最恰当不过的。孙坚死后孙策投宿袁术门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想脱离袁术的管制,便拿家传玉溪与袁术换了些兵马,自己占山为王去了。

孙策毕竟有志向,想成立强盗联盟,消息传到刘鹞的耳朵里,就想请孙策来他山上喝酒,便派太史慈去请孙策。太史慈性子直,嘴巴笨,让孙策产生误会以为他要抓自己,两人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太史慈想我是奉命请你喝酒,你不来我就抢你的头盔,盛些肉给你留着吧,于是用孙策的头盔盛了一块猪后腿肉留给孙策。孙策后来知道了真相,就请太史慈去他家喝酒。

孙策后来看见太史慈为自己留的那块肉,很感动,便把肉供奉起来。并且拜太史慈为大将军,从此太史慈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结下深厚友谊。据说在黄山一带,家家墙上都挂着猪后腿肉的习俗来源于此。孙策大战太史慈结交了挚友,留下一段佳话。

孙策以玺借袁兵

孙策以玺借袁兵这里的玉玺是指大汉的传国玉玺,当年群雄讨伐董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打入洛阳,在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一个宝盒,其中正是传国玉玺。这时出现许多抢夺传国玉玺的人,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不过是一块招致灾祸的石头不要也罢。但孙坚不舍得抛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从而丧命,这时玉玺才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走投无路腹背受敌,暂时投靠了袁术,几年后遇到周瑜,此时周瑜欲与孙策成大事。由于孙策的才华及背景,在战役中帮袁术屡立战功,还有了“小霸王”的称号。袁术不愿放孙策离去,但是却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与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不其然,当孙策向袁术献上玉玺时袁术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同意了,借了孙策几千精兵。孙策毫不犹豫带着向袁术借的兵马火速赶往了自己的老家江南,向袁术借的这几千精兵为以后孙策创建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成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孙策以玺借袁兵这个典故的由来,现在这个典故多用于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要明白很多事情,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策的武器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冷兵器青史留名,为人称道。一件称手的兵器对于一个优秀的武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千金不换的,比如方天画戟之于吕布,青龙偃月刀之于关羽。那么,同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的孙策用的是哪种武器呢?

孙策的武器

有人认为,小霸王孙策的武器应该是一种名叫双拐的冷兵器,双拐形状多样,用法多变,可以扫、拨、搂、盖、转、磕、架、拦、缠头等,灵活而有杀伤力。但是,这种说法缺乏历史依据,受到了很多质疑。

对于孙策的武器,史料上没有直接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史料对孙策行军打仗的记录和描写,很多史学家推测孙策使用的应该是枪这种武器,也有人因为孙策被称为小霸王,而将孙策的枪称作霸王枪。那么,从哪里看出孙策用枪呢?

根据史料记载,孙策在与太史慈的大战中,一枪刺中太史慈的战马,太史慈揪住孙策的枪,二人滚落下马,孙策夺得太史慈后肩的手戟,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二人继续激烈搏斗,直至双方救援的部队赶到,孙策和太史慈才各自撤回营地。一般来说,像孙策这样比较厉害的武将应该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但上阵杀敌选用的应该是最擅长、最得心应手的武器。由此可见,孙策打仗是用枪的。

小霸王孙策勇猛善战,威震一方,他带着贴身武器打下了江东的半壁江山,为三足鼎立时期的东吴大业奠定了基础。只可惜,一代猛将,英年早逝,二十六岁就遇袭身亡,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

孙策厉害吗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和一方诸侯,他子承父业,统一江东,为孙吴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孙策厉害吗?他有多厉害呢?

影视剧新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剧照

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第三句的“孙”指的就是小霸王孙策,可见孙策厉害吗?孙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之一,更是排名第九的猛将,着实挺厉害的。

虽然影视剧中,孙策的戏份不多,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孙策确实一个狠角色。孙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奋勇沙场。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横扫江东。他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来又收服太史慈,对内他重用张昭、周瑜,创下了江东的统一霸业。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由此可见孙策也是厉害的。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心有韬略,但是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更为致命的是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江东初定,孙策不听劝谏,醉心于外出狩猎,且自负勇武不屑于护卫侍从,被人偷袭刺杀,含恨而终。

他临终前将东吴交给了弟弟孙权。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孙绍死后,孙策的孙子孙奉继任上虞侯,最终却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忌惮和杀害。自此,孙策的嫡亲血脉彻底断绝,而且断绝在了自己的亲侄子手里,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和讽刺。

新三国孙策扮演者

孙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他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带领旧部,广纳贤臣,横扫江东,为后来的孙吴帝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老版三国演义中,孙策的扮演者是濮存昕,在新三国孙策扮演者是沙溢。

新三国孙策扮演者沙溢

虽然“小霸王”孙策在三国历史中经常被遗忘,但作为孙吴势力的奠基者,孙权的兄长,大乔的丈夫,孙策从来都不是个可以忽略的角色。沙溢饰演的孙策不仅长相俊美,风流倜傥,更是壮志凌云,文韬武略。父亲孙坚死后,他以年轻之躯撑起家业,整肃旧部,忍辱负重,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率众横扫江东,割据一方。

新三国中很多角色都备受质疑,但沙溢饰演的孙策却收到了很多的好评。客观上来说,沙溢是具有一定的饰演孙策的优势的,比如孙策驰骋沙场时,年纪不过二十,遇刺身亡时也只有二十六岁。与老版三国相比,沙溢饰演的孙策更加年轻俊美,非常符合孙策少年英才的形象。孙策与大乔的邂逅和结合,也更加满足了人们对于英雄美人的幻想和期许。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沙溢的的外貌偏于文弱帅气,相对于“小霸王”孙策的勇不可当,骄傲独断,少了一点刚硬。但是仅从演技和表现力来讲,沙溢的确是比较完美的诠释了一方诸侯、一代猛将的气度和做派,使孙策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丰满动人。

在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大有人在,为何还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每个人都有一个称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孙策有了小霸王的称号也不能证明他就比其他人厉害。其实在三国时期能够进入一流武将阵容的他们实力都是不相上下的,最后能不能取胜要看临场的发挥,三国之中孙策也能跻身于一流的武将之中,小霸王的称号也是名副其实。三国之中的太史慈那也是武力值爆表的存在,孙策能够和太史慈大战三百回合而不分胜负,也证明孙策确实很有实力。

孙策少年就随父出征,在战场上就表现的很勇猛。他曾经回头吼了一声就把敌人给吓死了,这个景象和当年的霸王项羽很相似,项羽当年那吼一声也是惊动了千军万马,所以有人就称孙策为小霸王,孙策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也继承了孙坚的遗志,为东吴立下了很多的功业,他的这些功绩为孙权打下的基础。

孙坚的实力不是吹的,在十八路诸侯z征讨董卓的时候。孙坚就让天下的英雄看到了他英勇的一面,作为他儿子的孙策继承了他的这个优点,作战之中人挡杀人,谁也不是他的对手,率领旧部直奔江东,谋取霸业。?

孙权的为人和项羽也要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打仗是他们安身立命的资本,但是在治理国家和使用人才上面都显得不那么出色,孙策自己在临终的时候也说出了这一点,他对孙权说自己打仗的能力要强过权,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实在是不如孙权,也道出了自己的缺点,孙策最后的死因和他用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三国演义》中,孙策是怎样一步一步成就霸业?三足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

孙策能够东山再起,主要是孙策知人善用,广交天下英雄豪杰,其父留给他的兵马也是其能够东山再起的主要因素。于是便形成了三国演义中有名的三足鼎立局面。

当曹操与吕布大战于山东之际,退居江东的孙策正悄然崛起。孙坚死后,其子孙策退居江东,招贤纳士,结交英雄豪杰,率领父亲旧部暂时投靠在袁术帐下。孙策攻下庐江之后凯旋而归。袁术正在宴请群臣,得知喜讯后并没有高看孙策,反而让他坐在最远的位置,分明就是瞧不起人。孙策忍无可忍,直接离开了宴席。回去之后,孙策依然难以平息怨气,但想起父亲当年的英雄豪气,如今自己一无是处,不禁泪流满面,他开始有些自责。黄盖一直等候在外,见孙策独自伤感,便为他献出了一条改变局面的建议,袁术一直想当皇帝,玉玺对他的诱惑力绝对很大,但欲图大事,就该有割舍。次日,孙策找袁术哭诉,要为父亲报仇,解救母亲和老婆,特意来借兵。袁术听到借兵二字,便开始搪塞起来。孙策知道光靠嘴上求情是没用的,于是就按计划拿出了传国玉玺。袁术见到玉玺,眼珠子差点就掉了出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爽快答应,许诺给孙策3000兵马渡江。

回江东路上,孙策巧遇了周瑜,他是上天赐给孙氏家族的帅才,孙策将实情告诉了周瑜,立即准备聘用周瑜,有这样的将才辅助,何愁大事不成。周瑜还给孙策举荐了张昭和张红。周瑜还提醒孙策要小心太史慈,这反而勾起了孙策的兴趣,决心要将其招揽过来。不久,孙策率兵攻城,双方各有损失。然而孙策退兵之时,太史慈却追了上来,他指名道姓要和孙策交手,这也正是孙策想要的对决,两人缠打在一起,孙策不愧是小霸王,太史慈也不是浪的虚名,他们有来有回,难分伯仲。两人从马上打到马下,从兵器相交,战至赤手空拳,从白天打到黑夜,最后双方援军赶到,这才结束了这场角逐。回营之后,孙策还不甘心,他决心要收服太史慈。

次日,太史慈被带到孙策营中,一开始态度傲慢,并不屈服。进账后,太史慈看到孙策的战袍,心中有些震撼。孙策以礼相待,太史慈依然心存戒备。然而,看到了周瑜这等人物也跟随孙策,太史慈终于决定归顺,但他提出要回去整顿兵马,次日正午带兵来想,众人都反对,害怕太史慈此去不归,但孙策选择相信自己作为主帅,用人不疑是最基本的原则。次日临近正午,太史慈依旧未归,众人都断定他不会再来,但孙策依旧坚定此人并非言而无信之人。果然,不多时,太史慈果然归来,孙策收服太史慈,这为了江东基业又添了一员猛将。此后,孙策犹如蛟龙入海,如虎添翼,势力愈发壮大,为日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要把霸业传给兄弟孙权?你怎么看呢?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孙策也属于惊才绝艳之人,在父亲孙坚死后,孙策便挑起了江东的重担,靠着孙坚留下的玉玺向袁术借了3000士兵,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便创下了江东的基业。

当时的江东各大势力虽然名义上归附了孙策,却也有部分人并没有对孙策真正臣服,像吴郡太守许贡,就与曹操在背地里暗通消息,秘密的向曹操汇报江东的情况,还再三提醒曹操,一定要提防孙策。

孙策得到消息后大怒,假意招来许贡,问他是不是想置自己于死地?不用想,就算许贡百般辩驳,他做下的事就是置孙策于死地。

许贡当下毙命,孙策盛怒之下,还想跨江去攻打曹操。可还没出征,一次西山狩猎,孙策就被刺客暗杀,当场身受重伤,命悬一线。

匆忙间,孙策必须在自己死之前找一个继承人坐镇江东。当时孙策有一个儿子,名孙绍,因历史缺少记录,不知道其详细的生卒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很年幼。

孙策没有安排自己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而选择兄终弟及,选了弟弟孙权来统领江东,孙策的这个决定,我认为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为什么这么说?有如下原因:

江东内部局势不稳,需要一位成熟的领导者,孙权比孙绍合适。

当时,孙策虽然名义上统一了江东,但还没来得及整顿其辖下各类势力。当时的江东士族林立,多方势力盘根错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孙策在世时,还能压着士族为江东出力,孙策一死,若继承人是一个幼儿,难免这些人心中没有其他的想法。

孙策突然被刺杀,虽然历史记载是因为许贡的门客复仇,但细细想来,这三位门客要在孙策的势力范围内要刺杀他,是很困难的。

若没有人替刺杀者作掩护,他们不可能知道孙策的行踪。就算侥幸碰到孙策,也很难接近他,更别谈刺杀。而且在刺杀之前,满城之中没有半点刺杀的风声,这是极其不正常的。

这件事如果要分析的话,应该是有人替刺杀者打探过孙策的行踪,有可能还替刺杀的人作了完整的计划,就是为了除掉孙策。

这些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因为他们没有资格接触到孙策,只能是有一定实力的人,还很熟悉孙策的人才能做到。

所以,这起谋杀的背后策划者只有是江东的士族之一,才是合理的。他们之间更有利益纠葛,如果孙策身死,搅乱了江东这一潭水,士族就可以趁乱摸鱼,重新抢夺江东势力。

只是这段历史真相我们现在无从得知,只能根据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来猜测当时江东的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孙策的遇刺,是东吴各方势力的倾轧所引起的后果。

当时的江东因为孙策的遇刺,人心浮动,民心不稳,在内忧外患之中,孙策的儿子年幼,不足以稳定局面,而孙权已经19岁,聪明睿智,比孙策的儿子更适合担当大任。

江东外部面临曹操、刘表的压力,继承人如果是幼子,很难扛住这个压力。

刘表与孙策有杀父之仇,这个仇恨是不可解的,所以两家为世仇。 江东没了孙策,荆州的刘表会拍手称快,会很快的派兵吞并江东之地。

再加上曹操一直和孙策的麾下官员有交集,曹操这么做的原因是他已经在江东布局,他也想吃下江东这一块地方,扩大自己的地盘。

孙策很明白,这个时候江东之主的位置并不好做,不止是江东内部的压力,还有外部诸侯的压力,他的儿子还年幼,压根就承担不起江东的重任。所以他只能在他们兄弟之中找一个继承者,保住孙家在江东的基业。

当时孙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孙翊。据三国志记载,孙翊与孙策性格最相似,也是一个刚猛勇敢之人。孙策离世前,东吴的重臣张昭就推荐过孙翊,很多大臣预计孙策会把权力交给孙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孙策却选了孙权为继承人。

孙策的这个选择从后面来看是很正确的,孙策已成年,且多谋善断,对用人和治世都有自己的见解,江东的基业已打下,更需要一个守城的领导者,而不是开拓疆土的猛将,孙权相比较孙绍和孙翊而言,更适合江东。

率江东子弟,争锋于沙场之上,卿不如我;任贤用能,权衡利弊,团结下属,使之忠心保卫江东,我不如卿。卿若念及父兄创业之艰难,必将复以雄图。?

上面一段话是孙策临死前对孙权所说,这番话说明了孙策为什么选孙权为继承人?说明孙策认为只有孙权可以团结江东子弟,保卫孙家基业。孙策选孙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个随便的决定。

综上所述:孙策临死之前选孙权为继承人,是因为孙权比自己的儿子更能稳定江东局面,压制底下的士族,对外抗住觊觎江东势力的人。而且从长期来说,江东想保留实力,需要一个更成熟的继承人,在孙家,只有孙权是最合适的。

好了,关于“霸业孙策阵容怎么搭配最强”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霸业孙策阵容怎么搭配最强”,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